联系我们

上海市徐汇区冠生园路231号509室

联系电话:021-52525225

咨询技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百科 > 咨询技术

暗示疗法

发布日期:2020-03-05 12:40 来源:新生心理 点击:5778

暗示疗法是指通过非批评性的暗示使患者产生认知、情感和行为改变的心理治疗技术。其基本假设:有些身心失常患者的人格结构并非存在问题,而是因生活适应遇到困难,若诱导其改变自我观念,即可解除其心理困扰。治疗可采用不同类型的暗示,如自我暗示与他人暗示、直接暗示与间接暗示、言语暗示与非言语暗示等。暗示的内容包括给予情绪上的支持和举例,鼓励患者尝试克服自己的困难


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心理治疗的方法。治疗者采用言语、动作或其他方式,使被治疗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积极暗示的影响,从而不加主观意志地接受治疗师的某种观点、信念、态度或指令,解除心理上的负担和压力,实现消除疾病症状或强化某种疗法疗效的目的。暗示疗法很多,临床上常用的有言语暗示、药物暗示、手术暗示、权威暗示、情境暗示等。平时医生对患者的鼓励、安慰、解释、保证等也都有暗示的成分。暗示疗法广泛地应用于癔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等神经症的治疗,也用于治疗疼痛、高血压、哮喘等身体疾病。暗示疗法治疗的效果往往取决于病人的易感性和对暗示的顺从性,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是暗示治疗的基础。


暗示疗法产生的历史古老而悠久。1775年,F.A.麦斯麦在维也纳首次表演催眠术,从而引起学术界对暗示作用的研究。夏科、巴甫洛夫、弗洛伊德等对暗示现象都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巴甫洛夫说过:“暗示乃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于本世纪30年代撰写了《暗示心理学》一书,把暗示与人格、社会等联系起来讨论。而英国著名心理学家麦独孤在临床的应用,则堪称独步,声誉蜚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前线战场上流行着一种因受炸弹爆炸的震惊而患的心理恐惧症——“弹症病”,严重者四肢瘫痪。此病无药可治,蔓延较快,令英国当局头痛。这时,麦独孤参加了战时治疗,经了解后他发现这是种“心病”,于是凭借以往的社会声望成功地进行了暗示心理疗法。他用笔在下肢失去知觉的士兵膝盖以下若干寸的地方画了一圈,然后以无置疑的口吻告诉求治者,明天线圈以下部位一定恢复正常。第二天,这个士兵果然恢复了知觉。这样日复一日地提高画圈的位置,直到士兵痊愈。长期以来,医疗实践表明,医护人员的言语、表情、仪态、动作,医疗环境以及患者亲友们的言语、神态等都可产生暗示作用


暗示就是不明白表示的意思。受暗示性就是一个人不加分析、不加批判地接受别人借助言语、手势、表情等所表达的内容,并赋于一定意义而引起一定心理状态的变化。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乃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因此,它是人类心理的特有的属性。暗示疗法就是利用积极的暗示消除某些疾患症状或加强治疗效果的治疗方法。 
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乃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实验证明,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暗示所以能够对人的躯体和心理行为产生巨大影响,是因为暗示是一种人类所固有的普遍的心理特性,通过言语的联想过程转化为情绪状态,并产生心理冲动,直接作用于机体的各种机能和行为活动而发挥其作用。
暗示的作用可以分为两个过程:一是通过语言或动作的刺激,使受暗示的人产生观念的过程;二是在这种观念的基础上引起行动的过程。暗示作用的发挥必须经过这样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给予患者以一定的刺激即他人暗示,是暗示作用发挥的前提条件;而暗示作用的真正发挥,还必须经过第二个过程,把外界刺激转变为自我观念,并把这种观念付诸行动,即自我暗示。暗示,如果是他人所提供的暗示,只有在受暗示者接受其语言或动作后形成观念,并产生效果,暗示的作用才能得到实现。如果在别人给予刺激的场合下,受暗示者没有接受这种刺激或没有转变为自我观念,暗示也就不会产生效果。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暗示的本质是自我观念转变为行为的过程。
在自我暗示的作用下,一个人可以突然变得耳聋眼瞎。但这种情况下的视力和听觉丧失并不是因为视神经、听神经受损,而仅仅是因为大脑管理视觉、听觉的那个区域的机能受到了干扰,形成了一个病态性的抑制中心,使神经细胞丧失了正常工作的功能。它们不再接受传来的信息,当然不能对这些信息作出反应。这样的患者,心理医生用催眠、暗示疗法进行治疗,可以很快治好,往往使旁观者大吃一惊。

根据被暗示者的意识状态可分为觉醒状态暗示疗法与催眠状态暗示疗法。前者指在有或无仪器检查的情况下,医生用预先编好的暗示性语句诱导病人从心理上接受自己的意见,此法常常需要与解释、说服的方法同时进行,病人能自觉地进行积极思考,有意识地调整情绪,使治疗在患者主动合作下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催眠暗示疗法是病人在催眠状态下,医生使用语言暗示达到治疗的目的。由于在催眠状态下,患者意识中的比较与联想受到很大限制,批判力减弱,可毫无批判地接受医生的指令——暗示,因而使暗示作用的效果大大加强,治疗也最容易奏效。 

暗示疗法还可分为他暗示法和自暗示法。上述觉醒状态下医生对患者的暗示即属他暗示法,自暗示法是指患者自己把某种积极观念暗示给自己。如处于兴奋、紧张状态甚至失眠的患者,使用一些使人平静、缓和及放松的语句进行自我暗示,对于缓和兴奋、紧张情绪,促进入睡都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值得指出的是在医治疾病过程中,医者或家属的一些不慎言行常常会给病人以消极暗示,反而使病情加重,如一位丧偶女性,悲痛欲绝,医生劝她把心放宽,否则会“急出精神病来”,患者工作单位附近是精神病收容所,每日上下班看到收容所就想到医生的话,后来,果然发生了歇期底里症。另外,某些神经官能症,尤其是神经衰弱,往往就是由于自我消极暗示作用而引起或加重的。如有的老人对自身状况过于关注,稍有不适就惊慌失措,自觉患了重病而坐卧不安。因此,消极的他人暗示或自我暗示都必须认真加以克服。暗示作用研究还表明,病人受暗示性的个人差异很大,女性比男性较易接受暗示,而智力和文化程度高低对受暗示性不起什么决定作用。


上海新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供稿


上一篇: 心理疏导技术

下一篇: 艾森克人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