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上海市徐汇区冠生园路231号509室

联系电话:021-52525225

心理文章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百科 > 心理文章

抑郁症真的是病吗

发布日期:2020-12-21 15:33 来源:新生心理 点击:1697

图片

郁症不是疾病本身,而是症状

不是问题根源,而是表象

图片



抑郁症真的是病吗

文/彭小华

发于2020.9.21总第965期《中国新闻周刊》


小夏是我去年初秋接访的一位少年重度抑郁症患者。当时她初三开学不久,这是她一个月内第二次入住精神卫生中心,就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还在尝试自杀。她自诉儿童时代遭遇过性侵,进入青春期后逐渐被羞耻感淹没,只想一死了之。我与她交谈时,对她自诉的那段经历进行了重新解读,解除了她的羞耻感,并教给她以后自我保护的方法。她当下释然,露出笑容。之后她放弃了自杀的念头,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以后,如今已恢复了学业,阳光、健康。


据有关调查,中国现有抑郁症患者达9000万,人数还在快速增长中,每年自杀的抑郁症患者上百万。在15~34岁青壮年人群的死因中,自杀是首因,其中60%~70%的人患有抑郁症。


自杀的人患有抑郁症,一定比例的抑郁症患者会自杀,人们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抑郁症导致了自杀,是一种可怕的“病”。既然是病,当然的反应就是看医生、吃药,甚至接受经颅电击治疗。


然而,研究证明,生理-药物疗法对轻、中度抑郁症几乎没有作用,仅对一些重度抑郁有一定的症状缓解效果。小夏及我接触的很多抑郁症患者的治疗结果与研究结论相吻合。


当前生理-药物疗法的基本假设是,抑郁症是由于大脑缺少了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两种神经递质。然而,50多年了,这个假设一直没有得到证实,抑郁症患者大脑扫描也没有发现异常。用美国进化精神病学创始人兰多夫·M.内瑟的话说,抑郁症的生理-药物疗法犯了“把症状作为疾病”的错误。


抑郁症不是疾病本身,而是症状,不是问题根源,而是表象。实际上,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在生活中遇到了重大的挑战,如成年人的失恋、离异、事业困境、投资失败、丧亲、死亡忧虑、人生意义缺失,青少年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人际冲突、学业困难、性侵经历等等。西方有几十项研究证明了抑郁症是由负性生活事件导致的,更有研究明确地指出,75%的抑郁症是由“羞辱或困顿”性的生活事件所致,20%由损失/丧失所致,5%由危险事件所致。


由此观之,抑郁症的治疗,根本上就是如何面对人生挑战的问题,这不是生理医学、药物所能解决的,而是人文-心理咨询的领域。我感觉抑郁症在国内不仅有病理化的问题,还有被夸大其词渲染的倾向,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精神、心理压力。


当前的抑郁症诊断有标准过低的问题,这也是导致患者数量庞大的重要原因。前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无助导致抑郁的发现者马丁·塞利格曼指出,90%以上的抑郁症都是偶发性的,来了又走,持续时间3~12个月。也就是说,当前抑郁症状持续两周就符合抑郁症诊断、治疗的标准过低,把很多假以时日自然就会消失的抑郁情绪病理化、心理障碍化了。


另一方面,正如内瑟所说,抑郁、情绪低落诚然痛苦,却也是人类面对生活挑战的正常反应,并且有进化上的价值——他发现,仅仅指出这一点就具有解放患者心灵的作用。


所谓的抑郁症患者,其实也就是遇到个人人生重大负性生活事件的人。改变对负性事件和处境的认知,这就是认知行为疗法(英文简称CBT)的思路。研究证实,这是对抑郁症有确切疗效、广泛采用的疗法。认知流派中的新锐、积极心理学则不仅关心抑郁症的治疗,而且把关注点投向抑郁症的预防。减少欲望、调整预期、接受现实、活在当下等传统智慧,都是抵御抑郁症的有效方法。